工商時報【記者王中一╱台北報導】 相機自從跨入「數位」世代之後,產品的週期性就快速縮短,價格也與所有的電子產品一樣,只有一路下跌的份。在毛利率偏低、加上日圓升值壓力之下,日系數位相機品牌幾乎都專注於單眼數位相機(DSLR)和單眼無反光鏡機種,至於輕便型和類單眼機種則是加速進行委外,連過去堅持不委外給台廠的Panasonic,也終於不再堅持,首筆訂單由佳能(2474)拿下。 數位相機歷經多年發展,輕便型機種已從2000年時的100-200萬畫素,到目前突破2,000萬畫素。但也由於產品週期加快,價格競爭激烈,加上日圓升值,導致日系業者不得不將輕便型相機的訂單持續委外,甚至連專門代工的Sanyo也擋不住台廠的競爭。因此,這也是目前全球輕便型數位相機一年銷售量約1.1億台,但3家台廠包括佳能、華晶科和鴻海出貨量合計就超過6,000萬台的原因。 原本,日系業者還有Canon和Panasonic堅持自製,但近期市場傳出,受到Panasonic電視部門慘虧,該公司也開始對台廠釋出訂單,據傳首批訂單由佳能取得,故目前僅剩下Canon一家還未委外。值得注意的是,Canon儘管相機的出貨量迭創新高,但獲利卻跟不上,日前更導致高層組織調整,未來會不會會改弦易轍?值得持續觀察。 從品牌來看,數位相機產業除了三星(Samsung)和柯達(Kodak)之外,前10大都是日系業者天下。唯柯達日前宣布破產,幾乎宣告此一品牌終將萎縮;而三星在數位相機領域的表現相較於手機、LED電視和平板電腦等則有很大一段差距,短期內仍無強烈威脅。 因此,日系品牌包括Canon、Nikon、Sony、Panasonic、Pentax、Olympus、Fuji、Casio、Ricoh仍是數位相機市場之主流,而亞光所主導的GE,則是少數有台系色彩品牌。 對於國內代工廠來說,柯達是華晶科(3059)和亞光(3019)的客戶,而柯達宣告破產,除了要提列呆帳損失之外,也等於少了重要的營收來源;而Olympus高層隱匿虧損鬧得滿城風雨,對於品牌形象不免有傷害,對於代工廠鴻海(原普立爾)和亞光也不利。 值得注意的是,數位相機代工業的模式,與電視、筆電等有極大不同,數位相機是「客製化」,各家品牌推出產品幾乎截然不同,因此需要數量龐大的研發團隊和開發時間,這也是鴻海在購併普立爾之後,不但未能達到當初橫掃市場的預期,反而市佔率下滑。 新聞來源: YAHOO新聞 | ||||||||||||||
熱賣商品推薦 | ||||||||||||||
|
|
|
收購相機,相機討論區,永佳相機,聖安數位相機,億華數位相機,相機背帶,類單眼,類單眼相機推薦,收購相機,照相機,
留言列表